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规划、好好珍惜。为促进学院新生全面发展,努力练就好人生和事业的基本功,以专业为引领,围绕新生适应大学新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入学教育活动。9月15日,由教工第一支部宣传委员、电子信息工程系何洁老师和机制系李长江老师主讲,并邀请我院2018级优秀毕业生、现就读于南昌航空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平梦玲同学、2020级赵超同学和2022级李昱霖同学进行分享与交流,学院2023级全体新生聆听了讲座。副院长胡敏出席了讲座。

讲座伊始,何洁老师从学习方法、思维转变、职业规划、不可忽视的能力、目标达成、一辈子的必修课、厚积薄发和时间管理等八个方面,通过现身说法,言传身教、循循善诱,在学习、思维、生活和人际交往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同学们转变思维、走出迷茫、调整心态、制定方法、做好规划;鼓励同学们珍惜时光,厚积薄发,塑造核心竞争力,用奋斗书写美好青春,让大学时光成为人生中最为纯真与美好的宝贵回忆。
李长江老师从“参加一次感恩活动”“坚持一项体育运动”“阅读一本文学作品”“掌握一个专业建模软件”“制作一份职业规划”“获得一张竞赛奖状”“完成一份调研报告”这七个目标出发勉励同学们要珍惜大学的四年时光,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

接着,平梦玲同学从入学准备、专业学习、课余活动、规划建议等四个方面,对大学四年生活的进行分享与交流。建议同学们在大一试探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锻炼团队协助和组织管理能力,坚持兴趣爱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大二定向期做好时间规划、积极参加竞赛、考取相关证书、锻炼实践能力;大三质变期明确就业方向,做好人生规划;大四的分化期,顺利修完学分,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同学们“少年应有鸿鹄之志,当骑骏马踏平川”,以终点的心态来规划起点,在大学期间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一往无前,完成远大理想抱负。
赵超同学从自身实践经验鼓励学弟学妹们在大学期间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要善于认识自己、善于管理时间、善于控制情绪、善于团队协作,这样才能勇攀科研高峰。
李玉玲同学分享了自身的成长经历,将个人经历分为“加入吗?”“留下吗?”“继续吗?”三个阶段,由此来鼓励学弟学妹要勇于面对学习和竞赛中的挫折,保持信心、一往无前,以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上任何问题。

同学们与主讲人积极互动,现场气氛热烈,纷纷表示本次讲座深受触动、所获颇丰,为自己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本次活动形式新颖,我院首次采用专任教师、优秀毕业生和在读学生共同授课的形式为新入学的同学讲授开学第一课。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入学教育,旨在引导大一新生思维转变、明确方向和习惯养成,帮助同学们更好理解“以讲促学,以学促思,以思促干”的重要性。愿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将成长的磨砺和奋斗的汗水,化作今后的底气和格局,累积成向上攀爬的阶梯,支撑着看到更高处的风景。
人生犹如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领先时不必沾沾自喜,落后时也不必慌乱着急。一年级才是起点,把鲜花和掌声当作前进的动力,把挫折和失败化为奋进的勇气。只要坚持不懈,一定可以收获属于自己的奇迹。